- · 《植物研究》栏目设置[09/07]
- · 《植物研究》刊物宗旨[09/07]
- · 《植物研究》征稿要求[09/07]
- · 《植物研究》投稿方式[09/07]
- · 《植物研究》数据库收录[09/07]
植物研究论文综述(研究植物的论文)(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补苗:黄连幼苗阶段,常因荫蔽过稀或不匀,或干旱、冷冻等,造成死苗缺株,是影响黄连高产的主要原因,黄连在收获时,只要存株率在80%以上,一
(2)补苗:黄连幼苗阶段,常因荫蔽过稀或不匀,或干旱、冷冻等,造成死苗缺株,是影响黄连高产的主要原因,黄连在收获时,只要存株率在80%以上,一般每亩可产200千克以上。要达到这样高的存苗率,关键是栽后的第一、第二年及时查苗补苗。通常分两次补苗:在移栽当年的秋季补第一次苗,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补第二次苗。在补第二次苗时,注意将一些冻掀出土而尚未冻死的苗的根重新植入土中,补苗必须选用大苗、壮苗,让补栽的苗能赶上原来的苗稼,使之生长一致。
(3)除草松土:特别是在黄连移栽的第一、第二年内,因苗小,地表空隙大,加上土地肥沃,杂草容易滋生,此外,黄连棚(林)内阴湿,厢面往往生长很多苔藓,在移栽后的第一、第二年内,每年至少拔草4~5次,第三、四年后,只需在春季、夏季采种后和秋季各拔一次草,第五年以后,一般不必拔草。在拔草的同时,必须结合撬松表土,以利多发新叶,在我们利川黄连产区就有“松一次土,长一批叶”的说法。
(4)追肥上泥:
黄连是喜肥作物,除在移栽前施足底肥外,而且追肥更重于基肥,追肥仍以农家肥为主。黄连生长年限不同,对肥、泥的要求也不一样。
①在移栽后的第一、第二年,要增施含氮量高的速效肥,且要少量多次,把幼苗尽快提起来。使枝叶繁茂,搭起丰产的架子。在栽后2~3天,施一次“刀口肥”,每亩以腐熟牛粪或熏土20~30担,与数担人粪尿拌匀后施上。
②移栽约1个月,当秧苗发根后,每亩可用尿素7.5千克(硫酸铵、复合肥均可)拌细土撒施;8~9月份还可单施化肥一次。
③10~11月份施冬肥一次,用捣碎的腐熟厩肥每亩约50担,施后再均匀撒一薄层熏土或腐殖土,称“花花泥”,约30担左右。
④第二年3月份,每亩用尿素7.5千克拌细土或用数担人粪尿拌熏土施春肥。
⑤5~6月份,施捣碎腐熟的厩肥50~100担,并上一次“花花泥” 。
⑥10~11月份施冬肥,每亩用厩肥80~120担拌50~60千克过磷酸钙及少量石灰撒施厢面,并撒上约1厘米厚的熏土(拌少量谷壳和稀粪),称“纸壳泥”。
⑦移栽后第三、第四年,是黄连生长旺盛、需肥最多的时期,施肥量要增加,应多施农家有机肥和磷钾肥,使根茎加粗和加速生长。
⑧特别是5月上旬,追肥很重要,可每亩用腐熟厩肥100~150担拌熏土及少量石灰撒施。
⑨冬肥每亩施厩肥100~150担拌过磷酸钙50~100千克;施肥后,马上用熏土或腐殖土培土,约3厘米厚,称“上饱泥”,撒施要均匀。
⑩第五年,若不收获,追肥、培土的方法同第四年,若为收获当年,则只施春肥,不施冬肥。
(5)补棚与亮棚:搭棚栽培的黄连,在栽后的前4年,应特别注意棚架,要经常检查修补,不能倒塌,棚上盖材随年月的增加而逐渐稀疏,光照逐渐增加,这很适合黄连生长的需要,但对被风吹折或水滴过大之处,要修补调整,使荫蔽适度。到第五年,即收获的当年,必须拆去棚上盖材,称为“亮棚”,使黄连得到充分光照,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使根茎充实。林间栽黄连,则应注意修枝调阳,黄连生长前期,需光少,随着年月增加,需要加强光照,而林下的荫蔽度则随树木的生长而加大,光照逐渐减弱,这与黄连生长的需要正相反。因此,必须从第三年起,砍掉部分上层树枝,增加透光度,以后逐年增加树枝的修剪量,使光照逐渐加强,但应防止砍死树木。
(6)摘除花薹:凡不需留种的田块,可在早春将花薹摘除,一般摘花薹比未摘花薹增产很多。
七、收获
黄连移栽后第五、第六年,生长最旺盛,黄连种植在我们利川有 “二三年长架子,四五年长肉头”的说法,所以移栽后5~6年生,产量和质量都达到最佳时期,此时取挖最经济合算。一般在霜降到立冬收获的黄连,根茎充实,含水量低,产量较高,质量也较好。
种植前景如何?就拿黄连的主产区湖北省利川市福宝山药材场来说,一农户一家5口人,两个劳力,承包种植黄连药材,早年出售黄连的收入达9.5万元,占家庭收入的95%,现在他家还有黄连留存面积0.84公顷。在利川市像这样靠种黄连富起来的农户还有很多。加上黄连药材和成药,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加工的中成药品种很多,像注射剂、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酊剂、滴眼剂等,有108种中成药品种,要用黄连为原料,所以二妹子认为如果你有种植的好条件,发展黄连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很好项目。
文章来源:《植物研究》 网址: http://www.zw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7/2453.html
上一篇:广西亚热带园林植物研究中心揭牌
下一篇:植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关于植物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