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研究》栏目设置[09/07]
- · 《植物研究》刊物宗旨[09/07]
- · 《植物研究》征稿要求[09/07]
- · 《植物研究》投稿方式[09/07]
- · 《植物研究》数据库收录[09/07]
植物研究论文综述(研究植物的论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而且杂交产生的动物大部分都不具备繁殖能力,所以他们也不能一世繁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为地使动物杂交没什么问题。 但是,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而且杂交产生的动物大部分都不具备繁殖能力,所以他们也不能一世繁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为地使动物杂交没什么问题。
但是,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人为的让动物杂交最起码有两个弊端:第一:杂交动物的噩梦。人为的让动物杂交产生了杂交后代之后,对于杂交后代来说它们的一生就是一场噩梦。举个例子,骡子不具备繁殖能力的原因是它们体内缺少了促进精细胞成熟的激素(主要方面),但是它们依然有期,而在它们的期,马和驴对它们是没有任何的好感的,所以,骡子的一生既不能生育,也不会经历繁殖行为。
而对于狮虎兽来说,它们体内因为缺少控制生长的基因,所以身体会逐渐地变大,并且没有终点,这就导致了狮虎兽活的时间越长,体型越大,同样的体型大带给骨骼的压力,身体的病痛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多数狮虎兽是被自己活活压死的(最大的狮虎兽死前体重为500公斤)。
第二:于动物本身是公平的。
虽然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万事万物都要尽量地遵循其自然规律。我们还是以狮虎兽为例,全世界许多动物园让狮虎杂交,而狮虎杂交成功率本身就低得可怜,所以这种实验的频率是很高的。
此时,无疑就导致了狮子和老虎都无法与同类繁殖,从而留下正常的后代,因此,这既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最后人为的让动物杂交必然是对人类有利的,因为人类通过动物杂交得到了集驴和马优点于一身的骡子,得到了可以赚足眼球和门票的狮虎兽。但是,这种行为本身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就是杂交种的高度不育和一些天生的缺陷(比如狮虎兽的生长不受控制),其次逼迫两个物种繁殖,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规律。
黄连如何种植管理?
黄连为名贵中药材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常用中药和出口药材,早在2000多年前即入药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它味苦,性寒,有泻火、燥湿、清热、解毒的功能,有抗菌、抗病毒、抗原虫及利胆、镇静的作用,在医疗上用途很广。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及陕西南部,像二妹子的家乡利川市就是黄连重要产区。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根浅分布在土壤表层,适宜表土疏松肥沃,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种植栽培。
黄连如何种植管理?说到黄连,在我们利川市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方经济支柱,下面二妹子就来分享一下黄连的种植管理方法:
一、栽培场地的选择和整理
1、选地:栽培黄连的场地一般多选择在早晚阳山的生荒、二荒地或疏林地,也可用农田熟土进行栽培。但都应选择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坡度在20°以下。
2、整地:
①荒地:若是选定生荒地、二荒地或疏林地,则应在栽培黄连的前一年的8~11月份,进行砍山整地,即将地内的杂灌、杂草一并砍去,搬出,量材将其中能作桩、杆、遮盖物及篱笆等的材料,分别堆放。砍山时,应注意把能做立桩用的小树,按1.7米的距离留下,作搭棚用的桩,称为“自生桩”。砍山以后,即可进行翻土整地。
②农田地:若是熟土栽培黄连,则应在整地时,每亩撒1千克五氯硝基苯,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再在栽培的厢面上加一层肥沃的沙壤土做“面泥”。此外,若选择的地地下害虫较多,移栽前整地时,可用10%土虫克或速灭地虫4包撒于厢面。
二、准备荫蔽设施
荫蔽办法有一下几种:
1、架子棚:棚的结构由立桩、直杆、横杆、盖材搭建而成。
①立桩:是整个棚的支柱,用坚实耐腐的木桩、石条或水泥柱做成。长2.2米,径13厘米左右,下端略粗,上端略细。在下端33厘米处,往下砍(做)成渐尖的四棱形或三棱形的桩脚。顶端砍(琢)成碗口形。每亩需桩160根左右。
②直杆:是搁在桩的碗口上的檩木,也应坚固耐用长5~6米,直径10~13厘米,在檩子与桩上碗口衔接处砍一挂口,扣在碗口上。在挂口背面稍前部,再砍一个口子,称“马口”,用于搁横杆。每亩约需直杆70~80根。
③横杆:横搁于两檩子之上,长约2.2~2.5米,直径不小于3厘米,每亩需500~600根。
④盖材:竹枝树枝均可,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用遮阳网。用树枝、竹枝作盖材,长度最好在50厘米以上,以柳杉和杉树枝条为最好,因柳杉和杉木干后不落叶。用其他树枝或竹枝作盖材,最好待叶子干落后再用,以免盖后落叶,影响荫蔽度。
文章来源:《植物研究》 网址: http://www.zw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7/2453.html
上一篇:广西亚热带园林植物研究中心揭牌
下一篇:植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关于植物课题研究